到2020年,本市用水總量將不超過43億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2018年底要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這是記者上午從市水務局、市環保局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污水處理率將達95%以上
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介紹,本市“十三五”水務發展的具體指標是,全市用水總量不超過43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消除全市黑臭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7%;萬元GDP水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15%以上。
城六區公共綠地使用非常規水資源灌溉比例不低于50%,到2020年實現機關、學校、醫院等用水單位高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全覆蓋,農村基本實現生活用水計量收費。
繼續加快南水北調通州支線、新機場支線等市內配套工程建設,增加本地水資源戰略儲備。擴大南水北調中線調水,利用外調水增加密云等水庫蓄水量。要加快城鄉供水設施建設,新建和擴建自來水廠14座,新增供水能力200萬立方米/日以上。
大力實施防洪排澇系統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2020年20%建成區實現70%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從源頭消減雨水排放量;開展深層排蓄廊道研究,適時啟動工程建設。
前8月應繳8.6億水環境補償金
本市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試行)》。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在全國屬首次。《補償辦法》對各區跨界斷面水質達標情況和污水治理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實施“誰污染、誰治理”、“誰污染、誰補償”的原則。
潘安君表示,2015年度全市各區應繳納水環境區域補償金總額為13.6億元。其中,需繳納跨界斷面補償金為9.7億元,污水治理年度任務補償金3.9億元。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各區應繳納水環境區域補償金總額為8.6億元。其中跨界斷面補償金為5.6億元,污水治理年度任務補償金為3.0億元。
對于斷面補償金,上游區政府繳納的斷面考核補償金全部分配給下游區政府,下游區政府獲得的斷面考核補償金應用于本區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治理項目以及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相關監測設施的建設與運行維護等工作。
市環保局水環境管理處處長韓永岐介紹,從2015年各區繳納的補償金來看,豐臺、朝陽、順義三個區繳納的補償金較多,去年的補償金已經撥付到各區財政局,各區已經利用這筆資金用于水環境質量、水環境保護、監測設施的運行等。
副中心恢復歷史漕運河道景觀
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潘安君表示,本市將實施第二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從源頭上消減污水直排。以中心城、城市副中心、城鄉結合部、重要水源地村莊和民俗旅游村莊等為重點,以截污治污為核心,加快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解決城鄉結合部地區村莊污水收集處理問題,新建上莊再生水廠,改建東壩等3座污水處理廠。郊區城鎮新建和改造污水處理廠或再生水廠26座。到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
此外,本市要加快水系連通及循環工程建設。建設南水北調與五大水系連通工程,增加清水補充。增加河湖生態水量,增強水體流動性。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心城“三環水系”格局。要推進三大河流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結合城市副中心建設,實施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2020年重要河段水質主要指標力爭達到地表水Ⅳ類,恢復歷史漕運河道景觀。
要建設清水親水河道,按照“一河一策”原則制定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方案,通過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等措施,對全市141條河段665公里黑臭水體進行治理,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區和通州區黑臭水體,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
詞條“三環水系”
北京“三環水系”中,第一環連通六海、筒子河、菖蒲河等河湖;第二環連通長河、北護城河、南護城河、通惠河等10條河道及玉淵潭、龍潭湖、朝陽公園等8個公園的湖泊,將實施清河至圓明園湖、長河至紫竹院湖和動物園湖等河湖連通與水質改善工程,在小月河、北土城溝、二道溝、北護城河、南護城河等河段實施水體循環工程;第三環連通永定河、京密引水渠、北運河以及東沙河、北沙河、南沙河、涼水河、新鳳河等河道,形成貫穿門頭溝、通州、順義、昌平、大興等區域的環狀水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